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教育 >> 安全常识 >> 正文

火灾现场的逃生知识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13日 17:44    已浏览:

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各种旅游、度假、购物、聚餐、娱乐等社会活动形式多样、场所各异,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不同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条件的复杂,有一些场所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和火灾隐患,发生火灾的致灾因素和潜在的危险还存在。

而火灾一旦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上述统计反映在我国平均每天至少有7.23个人的生命安全可能面临着火灾的威胁或侵害。所谓有备无患,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紧急避险的知识和方法,就有可能拯救自己。因此,火灾现场中“紧急避险逃生”方法人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下面,把相关的消防知识介绍给大家,力图有备无患,祝人人平安。

一、介绍火灾发生的四个阶段

1.初起阶段:起火后十几分钟里,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慢,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周围物品和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初起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也是人员安全疏散的最有利时段。因此,应设法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初起阶段。

2.发展阶段: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速度加快。

3.猛烈阶段:燃烧强度最大,热辐射最强。

4.下降和熄灭阶段: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公共聚集场所和居民家庭火灾多为固体物质燃烧,固体可燃物在火灾初起阶段,多为不可见阶段,这时火源挥发出人眼很难观察到的微量烟雾颗粒,表现为火源面积小,烟和气体对流的速度缓慢,火焰不高,燃烧释放出来的辐射热能较低,不容易被人察觉。而一般人们发现着火时火势已经处于上述的第二、三阶段,即可见烟雾阶段或明火阶段,这时火势向周围发展蔓延速度达到较快程度。

根据研究表明,建筑物室内在起火后,5-7分钟内是扑救火灾最有利的时机(消防队接警出动时间为5分钟的设计的根据)。如超过此时间,火灾进入猛烈阶段,就必须依赖消防队来灭火,快速撤离火灾现场。

统计显示,火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的人是烧死者的4-5倍。浓烟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常见的建筑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5%(而人吸入一氧化碳的允许浓度为0.2%),人吸上两三口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导致死亡。

火灾现场人员停留时间一般依据火灾发生时烟气对人体的危害、建筑物的耐火能力和出火(爆燃)的时间来决定。建筑物内化学合成材料越多越多。这些材料易着火,且燃烧温度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消耗大量的氧,严重影响人员疏散。

发生或者即起火后10至15分钟火场温度达到近400摄氏度。此时,起火区域内的人员如不能及时疏散和逃离,势必中毒、窒息或被烧伤致死。火灾发生造成人员死亡,除由于外力作用导致摔死、砸死和烧死的因素外,大多是由于火灾现场的烟尘和温度等因素导致人员死亡。

二、介绍火灾中人员死亡原因分析

火灾中的燃烧物多为有机物,火灾现场中燃烧产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形成了烟气、烟尘。其成份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等组成,在不完全燃烧状态下还会生成大量的中间产物,尤其是一些高分子合成材料在火场温度达到不同的程度时,会生成不同的中间物质,常见的有硫化氢、氨气、氰化氢、苯、甲醛、氯化氢、氯气和光气等物质。

现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有化学纺织品例如衣物、窗帘、地毯等物品,还有在现代装修中大量使用的可燃易燃材料,如各类板材、塑料、化纤等高分子聚合材料。这些材料在火灾中不但会助长火势增加火场温度,还会延长燃烧时间,并分解出大量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使人中毒死亡。大量资料表明,毒烟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第一大杀手。

1.化学窒息死亡。吸入一氧化碳、硫化氢及氰化物后会出现化学窒息死亡。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大210倍,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0.1%时,血液中将形成50%碳氧血红蛋白和50%氧合血红蛋白,造成一氧化碳重度中毒,其中,当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28%,人在这样的环境里3分钟即可死亡。而火灾现场中几分钟内烟气中的氧含量就会远低于21%,一氧化碳含量会远高于0.1%,能造成人短时间内死亡,氰化物具有极强的细胞毒作用,进入体内后会迅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色素丧失传递电子的能力,使呼吸链中断,细胞死亡,致人短时死亡。

2.单纯窒息死亡。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是通过肺实现的这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方面。肺通气量不足时会使肺部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肺换气不足时会使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会出现窒息死亡。火灾发生时,可燃物燃烧过程要消耗大量氧气,其氧含量会降低当空气中含氧量低于6%时,短时间内人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在缺氧环境中,大脑首先受影响,产生功能障碍,即使含氧量在6%~14%之间,虽然不会因缺氧而短时死亡,但也会因活动能力下降或丧失活动能力不能顺利逃离火场,最终被火烧死(在密闭性高的空间内如地下室,氧气的含量最低可达3%)。

3.烟尘堵塞窒息死亡。当含有大量烟尘的烟气被火灾现场中人员吸入后,会粘附在鼻腔、口腔和气管内,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和小支气管,甚至由扩散作用能进入肺部粘附在肺泡上,所以火灾中死者的鼻腔、口腔、舌体上表面和气管处会发现大量烟尘,有时会是厚厚的一层,严重时会堵塞鼻腔和气管,致使肺通气不足,最终窒息死亡。

4.热力损伤窒息死亡。发生火灾后,火焰的温度可达1000℃以上,醚类和一些可燃气体火灾的火焰温度可达2000℃以上,从火场中扩散出来的烟气温度可高达几百度。人吸进高温烟气后,高温烟气流经鼻腔、咽喉、气管进入肺部的过程中,会灼伤鼻腔、咽喉、气管甚至肺,致使其粘膜组织出现水泡、水肿或充血,使伤者窒息死亡。另外,火灾中含有水蒸气的烟气造成的热力损伤更为严重,伤者可出现窒息,所以这些伤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切开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5.粘膜刺激窒息死亡。有些燃烧产物会对人的喉、气管、支气管和肺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不能正常呼吸而窒息死亡。

6.麻醉导致死亡。有些气体(如笑气、醚类)吸入不会使人窒息死亡,但对人体有麻醉使用,人被麻醉神志不清活动能力下降而不能及时逃离现场被火烧死或其它因素致死。

7.高温导致死亡。火灾烟气温度可高达几百度,在密闭性高的空间内(如地下室)烟气的温度可高达1000度。人对高温烟气的忍耐是有限的,在65℃时,可短时忍受;在120℃时,15分钟内可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140℃时,可忍受5分钟;170℃时可忍受1分钟;温度再高些1分钟也忍受不了,会有强烈的疼痛感,心率加快,肌肉痉挛,出现休克,不能及时逃离火场而被烧死。

因此。火灾现场危险重重,只有合理利用疏散逃生设施,掌握逃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险象环生 。

三、介绍安全疏散设施、器材的设置

根据《设计防火规范》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规定,商场、市场、歌舞娱乐放映等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设施,应根据其火灾危险性以及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疏散走道、疏散门、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以及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安全疏散设施,其设置的位置、数量、宽度以及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一)关于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1.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设置;

2.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

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只有当面积小于200平方米时可以设置1个安全出口。其中,公共娱乐场所大于50平方米的应设两个出口;

3.建筑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米,行走距离不大于45米;

4.公共场所内的营业厅、观众厅主要疏散走道应直通安全出口,且室内直通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小于3米;

5.公共场所内的营业厅、观众厅等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

6.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门口内外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台阶;

7.禁止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

(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及要求

1.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

(2)设置在疏散走道上,间距不应大于20米;

(3)设置在袋形走道上,间距不应大于10米;

(4)设置在走道转角区,间距不应大于1米,并安装在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

2.应保证疏散标志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并使人员在走道的任何位置都能看见和识别;

3.应保证疏散指示标志完好清晰,不被遮挡。

(三)应急照明的设置及要求

1.下列场所应设置应急照明:

(1)商场、市场、歌舞娱乐放映等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平方米的营业厅、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

(3)建筑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避难走道、避难间。

2应急照明灯具应安装在出口的顶部、墙面的上部或顶棚上。

据考证当人群密度为1.5人/m2时,步行速度为1m/s;当人群密度为3.0人/m2时,步行速度为0.51m/s;当人群密度为3.0人/m2时以上时,步行速度几乎为0。另据有关实验数据显示,人在火灾烟雾条件下最佳的逃亡时间只有30秒至1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如果没有脱离危险区域,存活的时间大概也仅剩3分钟,因此,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火灾现场逃生时间紧迫。

纵观我国近些年来发生的亡人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重大亡人火灾事故成因,绝大多数是由于疏散通道不畅、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堵塞、疏散指示标志缺少以及应急照明不利等因素和人们逃生方法不当以及现场秩序的混乱所造成。因此,公共场所设置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以及疏散楼梯是火灾情况下人们逃生的必要物质条件。

四、火灾现场逃生

(一)基本原则

1.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熟悉环境,牢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周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方位和数量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撤离现场。切记:一是,公众场所建筑内每一层面积大于200平方米至少设两个以上出口;其中,公共娱乐场所大于50平方米的就设两个出口;二是,封闭楼梯间是阻挡烟气和火势进入能保障人员火灾情况下安全疏散的安全通道(常见的高层住宅内的楼梯间)是安全空间。建筑首层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六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请记住:一般场所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不止一个,要留意查看。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多留后路。

3.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同时,学会利用事故照明观察环境形势、识别疏散逃离方位,利用疏散指示标志寻找安全出口。和切不可损毁消防设施、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撤离。 请记住:自断后路。

4.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努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

5.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选择逃生的路线、途径和方法,应当向背向烟火方向尽快撤离险地,不要盲目向光朝亮处奔。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6.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有关研究表明,烟的蔓延速度超过火的速度5倍,其能量超过火5-6倍。烟气的流动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

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一氧化碳密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密度为1.25kg/m3,空气为1.29kg/m3,一氧化碳密度略小于空气,空气平均分子量是29,而一氧化碳是28,一氧化碳稍轻),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

7.善用通道,莫入电梯。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一般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的通道、安全出口和楼梯。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通道、楼梯。除可以利用疏散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窗、屋顶等攀爬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高温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二)基本方法

1.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盲目逃跑或纵身跳楼。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及时地掌握当时火势的大小和蔓延方向,然后,根据疏散指示标志的指示,有选择选择逃生路线和途径;

2.以寻求安全出口为原则寻找疏散走道,因为安全出口直通疏散楼梯间,而楼梯间通往室外,并且特别是封闭楼梯间具有一定的防烟、防火功能;

3.选择沿墙壁前行,不使用电梯;

4.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宜用膝、肘着地,匍匐前进,或弯腰前进,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新鲜空气。注意,呼吸要小而浅。

5.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要用毛巾、手帕等物品捂住口鼻防止中毒;

6.逃生时应从高楼层处向低楼处逃生,因为火势是向上燃烧的,火焰会自下而上地烧向楼顶。在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迅速通过楼梯层。因为浓烟上升的速度是每秒3-5米,而人上楼的速度是每秒0.5米。

(三)不同情况下的避险方法

1.发现居所室外着火情况不明时:

(1)开门前应先用手触摸门把锁,如果门锁温度很高,或有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大火或浓烟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千万别贸然打开房门;

(2)如果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烟雾钻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打开一道门缝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

(3)开门时要用一只脚去抵住门的下框,防止热气浪将门冲开,助长火势蔓延,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离开房间逃出火场。

2.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

(1)应尽快就近跑向着火房间反方向的安全出口,遇有防火门应及时关上;

(2)如果楼道已被烟气封锁或包围时,应尽量降低身体尤其是头部的高度,也可利用毛巾或衣服等捂住口鼻;

(3)必须经过火焰区,逃生前最好将衣服用水浇湿、用湿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湿衣服包住头部等裸露部位;

(4)当确信火灾不在自己所处的楼层时,仍应就近向安全出口撤离;

3.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上、下层时 :

(1)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上层,应迅速向楼下逃,直至到达安全地点;

(2)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下层,应以平行方向寻找另一个安全疏散出口为原则;

(3)在高层建筑、公众聚集场所中,因为平行设置的疏散出口较多,要尽量平行方向寻找出口,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向楼上跑,以防走上绝路,因为火主要是向上蔓延,且速度很快,烟气向上扩散的速度也比水平流动的速度快好几倍。

4.当大火和浓烟已封闭通道时:

(1)应立即退回室内,然后关闭房内的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的蔓延速度;

(2)用布条堵塞门窗的缝隙,有条件时可用水浇在迎着火的门窗上,降低它的温度等待救援;

(3)在较高楼层上呼救声,一般地面上的人是听不到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利用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以求得援助,另一方面也可从阳台或临街的窗户内向外发出呼救信号,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用打开手电、手机、应急照明灯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

(4)在得不到及时救援时,可以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他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或者利用屋外排水管攀爬往下至安全楼层或地面逃生;也可利用建筑物外墙上的落水管、避雷针等逐层下降至地面或没有起火的楼层下逃生;或者利用房内的门窗、天窗、阳台或竹竿等寻求其他逃生的途径(以上方法不适合年龄小、年纪大、病人或行动不便的人);

5.当居室周围全部被火侵蚀时也不要慌张,可充分利用室内设施自救,如:躲进厕所内用毛巾塞紧门缝,打开水龙头把水泼洒在地上、门上降温,躲进放满水的浴缸内等,但千万不可钻到阁楼、床底、大橱内避难;

6.如不得已就近逃到楼顶,要站在楼顶的上风方向等待救援;

7.警告,千万不要跳楼逃生,但若跳楼已是最后唯一的选择,处在低楼层时可采取跳楼的方法。但是,要掌握适当技巧,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抓住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然后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缩成一团,以减少伤害。